eyebar.jpg (13015 bytes)

eyeiconblack.gif (6094 bytes) 為萬物之靈,眼睛又被視為靈魂之窗,人類的眼睛所表現出來的

視覺能力,在所有的生物中可說是最精密。但已具有億萬年歷史的

眼睛是怎麼被演化出來
?它又是如何把影像造出來?萬一眼睛有問題

時,又要怎麼辦
?雖然每個人幾乎無時無刻在用眼,但大部份的人

並不了解它,常等到眼睛有問題時才想認識它,卻已來不及治療

或矯正。

現在,為保護你美麗的靈魂之窗,請你花一點時間瀏覽本單元,

輕鬆地來認識眼睛的奧妙與它運作的方式吧
!

revelution.jpg (24817 bytes)

古早古早(可早到幾億年前)的眼睛,根本只是一堆附在皮膚上對光線比較敏感的

『感光細胞群』
(Light-sensitive cells)而已,通常位在身體的前側。經由進化,這些

『感光細胞群』在初期發展階段,慢慢形成比較複雜的形體,並開始能感受到物體

移動並略微區分出形狀;中期階段,則有顏色辨別能力與精確看到形狀;立體感與

景深感,則是在晚近階段之高等動物
(尤其是靈長類)才真正發展出來。

eyebar-5.jpg (9412 bytes)

蚯蚓、蛔蟲之蠕蟲類視力,只能感受偵測到光的明暗,還談不上會『看』東西;

蜘蛛類之節肢動物,則能分辨明暗及看得到近距離物體的移動;擁有許多小眼

集合而成的『複眼動物』,如蒼蠅、蜜蜂、蜻蜓,已能辨別顏色及看得到較遠、

較大距離之物體的移動,但物體的形狀卻只能模糊看到
(因此他們的嗅覺都比視覺

能力強
);昆蟲類則獨特地發展出在『紫外線』(UV)光波階中仍可看到物體的超能

(人類反而看不到)脊椎動物之視力狀況,在顏色、形狀、移動之辨別力,則已

達到不錯的視力精確度,最高等的靈長類及人類則因另擁有立體感的視覺
,在演化

過程中能領先萬物脫穎而出,敏銳的視力確實是一大助力。

eyebar-1.jpg (9426 bytes)

經常不用的眼睛,自然而然地會走上退化之路!

有些動物會因居住環境的關係,原有之眼睛派不上用場,以致退化。如穴居的蝙蝠,

則利用飛翔時雙翼所拍動之振波迴應來判別方向與物體,眼睛幾乎完全看不見也用不

到了
!一些居住在陽光照不到的深海之動物,原屬感光性器官的眼睛,由於身在沒有光

的環境,眼睛也就不需要了
!

01_04_w.GIF (2855 bytes)